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为乡村发展描绘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宏伟蓝图。中央一号文件又对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国家持续发出的重农信号,可以说是重锤响鼓,连绵不断。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强农队伍的不断壮大,富农科技的不断引入,脱贫攻坚的不断发力,实现乡村振兴的全方位制度供给正在不断强化,目的就是通过改革,创新体制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乡村各种资源要素的活力。
乡村振兴,人才为先。近年来,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政策,包括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等,旨在缩小农村与城市的差距,逐步提升农村在新时期的建设水平。这就需要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发挥乡村“人气”示范带动作用,因为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需要他们去执行、去落到实处,农村的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他们的智慧、责任感和能力。
乡村振兴,要完善制度支撑。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实施乡村振兴,当下制度层面需给力: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创新乡村人才培育引进使用机制,处理好“走出去”“留下来”和“引回来”的关系,落实好相关政策,让愿意走出乡村、进入城市的人进得放心;创造条件让农村的产业、环境留住人,让愿意留在乡村的人留得安心;改善乡村创业创新环境,让乡村的机会把有志于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类人才“引回来”,让愿意在农村干事的人更有信心,真正让乡村的种子长出新生的芽,振兴的因子激活乡村每一个角落。
乡村振兴,要强化人才支撑。人才从来都是第一要素。农村的确是环境苦、条件差,但这里距离成功更近、舞台更大,除了积极搭建平台,提高政策福利,还需要一方面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文化能人和非遗传承人等,他们是乡村振兴的守望者、实践者、传播者。另一方面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引来人才,用更加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用共建共享的机制用好人才,掀起新时代投身农村、建设家乡的新热潮。
乡村振兴,要发挥群众创造精神。所谓政通人和,乡村振兴,顺应了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亿万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否被充分调动起来,他们的创造精神能否充分发挥出来,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能否顺利实施。从农村现实出发,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基层实践,壮大农业实力,激活农村潜力,保障农民实惠,农民心劲足了,乡村振兴的群众基础也会更加坚实,群众创新创业的实干路子也会越走越宽。
乡村振兴,乡村“人气”合力一个也不能少:制度为引领,人才是关键,创造是动力,三者合一,凝心聚力,方能不断续写新时代“三农”工作绚烂篇章。
湖北南漳县委组织部 唐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