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将生态环境上升到“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的战略高度,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建“美丽中国”。对标总书记的指示要求,组织部门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中央和省市县委关于绿色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紧紧围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选育管理干部、筑牢织密组织体系、吸引集聚优秀人才,当好服务生态文明建设的模范铁军。
打造过硬能力素质。充分发挥组织工作的政治引领和教育培训功能,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引导和能力培训。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即将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举办主题征文和演讲比赛等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增强环保意识、提高环保本领。进一步完善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将污染防治、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纳入各类干部主体培训班、村(社区)书记培训班和各类网络班的学习内容。依托党校举办各类研讨班、培训班,采取“走出去”学习与“引进来”授课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培训形式内容。将环保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纳入干部任前考试的内容,以考促学,夯实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能力支撑。
树立选人用人导向。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是对干部最大的激励。要进一步鲜明选人用人导向,激励干部用心用力抓生态文明建设。在干部任用上,要提前征求环保部门意见,了解干部履行环保工作职责情况。注意结合干部任前考察、年终实绩考核等日常工作,将那些有远见、懂生态、重环保的干部精准识别出来,并优先晋升职务职级。对那些抓生态文明建设不力的干部,坚决不予提拔。在班子配备上,注重选配环境保护、资源管理、旅游开发等生态文明建设专业型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强化领导班子抓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功能。在干部梯队建设上,集中选派有潜力的年轻干部到生态文明建设一线跟班学习、挂职锻炼,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上锻炼干部、检验干部。在人才引进上,将环境生态类专业技术人才纳入急需紧缺人才选调计划,适时选聘一批环保专业优秀大学毕业生充实到生态文明建设一线。
狠抓考核监督标尺。要充分发挥干部日常管理监督的“风向标”“指挥棒”作用,营造党员干部人人争抓生态文明建设的干事创业氛围。充分运用离任审计、巡视巡察、信访举报、舆论监督的成果,及时将各地各单位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发现出来,并科学运用提醒、函询、诫勉等措施及时“咬耳扯袖”,防止小问题酿成大灾害。探索实施领导干部离任生态资源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并适时予以推广。加强对党组织抓绿色发展主体责任的监督,通过实绩考核、集中述职等制度,倒逼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在抓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履职尽责。对那些责任心不强、失职渎职的领导干部和领导班子严格追责问责,传导工作压力。用好用活容错纠错机制,为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敢于担当的干部担当,为敢于负责的干部负责。
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优势。基层党组织要通过发展有机农业、生态旅游等生态产业,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升村级经体经济规模和质量,实现党建引领绿色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基层党组织要在组织领导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发挥更大作为,团结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到“厕所革命”、宜林荒山全绿化、乡镇生活污水处理全覆盖、城乡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达标四大生态工程建设中。基层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贴近群众的优势,用自身的绿色生活、绿色办公、绿色消费行为,带动身边群众树立文明新风、践行低碳生活。
(作者系南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