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风采 > 先进基层党组织 > 正文
无私奉献是对党最大的忠诚
发布日期:2010-08-31 08:00:00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大] [中] [小]

县关工委主任    赵秉朗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叫赵秉朗,今年66岁,共产党员,现任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在庆祝党的生日这个庄严而又神圣的日子里,和大家欢聚一堂,共表心声,这是我一生中莫大的荣幸。但我感到内疚的是,不能给大家带来感人的事迹,只能说几句知心话。我想说的是:“无私奉献是对党的最大忠诚!”

唐朝大诗人李商隐说,“春蚕到死丝方尽”。

我愿做一条春蚕,为党的事业吐尽最后一束丝、一滴血。

     我从事关工委工作之初,看到一些地方和单位,由于认识不到位,认为关工委组织多余、可有可无,没有建立关工委组织;有的虽然组织建立了,但是牌子空挂,有名无实,心里非常着急。为了尽快建立健全关工委组织,我经常上机关、进学校、下农村,登门与各单位领导交流意见,争取支持。没有交通工具,就搭乘大巴车;没有住处,就自费住宿小旅馆;上门一遍没效果,就两遍、三遍登门,直至得到支持为止。有一个山区镇,关工委工作基础薄弱,领导也不重视,不少村和中小学都未建立关工委组织。为此,我两个月内三次到该镇,反复做镇领导、督学的工作,最后终于取得了他们的重视和支持。现在,这个镇的关工委各项工作都是全县做得最好的。几年来,我走遍了全县11个镇(区),281个行政村中有257个我都到过。目前,全县建立关工委组织541个,建成“五好”关工委组织244个,基本上形成了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联动、相互衔接的组织网络,做到了哪里有青少年,哪里就有关工委组织。
     为了最大限度地壮大队伍,我组织各级关工委采取“召开会议发动一批、登门拜访邀请一批、开展活动吸引一批、表彰先进激励一批、排忧解难感化一批”的办法,广泛动员“五老”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对那些德高望重、活动能力强,但是参与积极性不是很高的“五老”人员,不管路途多遥远,我都亲自登门拜访,面对面交流,动员他们参与关工委工作。有时,为了成功动员一人,要来回奔波多次。有很多人因为被我的吃苦精神所感动,最后加入了关工委。目前,全县参与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五老”人员已由四年前的1064人发展到2917人,人数增加了近两倍。
     这些年来,有不少亲朋好友,看我年逾花甲,还频繁奔波,就劝我:“您年纪这么大了,下乡的事,可以安排别人去干,何必自己去吃颠簸劳顿之苦呢!”。可我想,我受党培养教育几十年,现在即便是退休了,也要为党和人民发挥余热,像春蚕那样吐尽最后一束丝,受些颠簸劳顿之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们都亲切地称呼我为“老顽童”。

我愿用我的一颗“不老”之心,为关心下一代事业耗尽最后一点光和热。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青年是民族的希望。退休后,我把全部精力用在孩子们身上,倾心尽力关心、引导和培育他们,看着他们健康成长,我感到莫大的欣慰和幸福。为了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我和几位老干部一起组成思想道德教育报告团,分“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树立和谐理念,养成和谐行为”、“大爱奉献”等四个专题,采用定期演讲和节假日集中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每年巡回到全县各中小学校园内开展宣讲,受教育青少年累计达到25800多人。我自己动手撰写讲稿,自己宣讲的“树立和谐理念,养成和谐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报告,先后在全县30多所中小学进行宣讲,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
     为了充分发挥老同志的作用,我们在各级关工委内部设置了思想教育组、法律指导组、关爱帮扶组、科技传授组、文体活动组、健康服务组等6个活动小组,根据“五老”个人的优势和特长,编到各个小组,为他们开展活动搭建了平台。2004年开始,通过在全县“五老”中广泛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先后帮助家庭困难青年开辟致富项目1500多个、为1648名贫困生捐款121.29万元、帮护1188名留守儿童、帮教302名失足青年。我结对帮扶的城关镇文笔峰村一组儿童杨茜,父亲是弱智,母亲是哑巴,家庭极其困难。从2006年起,我每学期资助她400元钱,并帮助联系安排了一名退休教师辅导学习。2009年9月,我得知肖堰镇杜家沟村二组19岁的男青年吴玉波和18岁的吴健升兄弟俩先后患尿毒症,家庭陷入绝境,立即组织全县各级关工委开展爱心捐款,并带头捐款200元。在我的倡议和带动下,全县各级关工委共向吴氏俩兄弟捐款57670元。
     此外,我们以培养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为主题,组织各级关工委协助农业和劳动部门开展技术培训、协调兴办和直接兴办科技示范基地培训、发挥老专家和乡土人才优势开展技术培训等,为青少年开展农业科技培训142000多人次。九集镇钢圈厂下岗青年职工赵兴华,在我的帮助下,在邓集村兴办1000亩“青年林果示范基地”,种植柑桔,由本村9名青年种植管理,不仅带动了青年学科技,还带动了周围农户发展柑桔生产。
     朋友们经常对我说:老赵啊,您这么大把年纪了,天天跟孩子们打得火热,就像个“老顽童”,真羡慕您啊!是啊!经常跟孩子们待在一起,我真的感到自己也拥有了一颗年轻的心。

     我也有儿有女,也想安度晚年,享受天伦之乐。

但我想,我们更是党的儿女,只要党需要,我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在我即将退休时,我的女儿对我说:“爸爸,我求您件事,你退休后来帮我照顾小孩上学”。女儿是樊城一名教师,当班主任,时间非常紧,没有时间接送孩子上学。退休时,我也曾在顾小家还是顾大家、就此颐养天年还是继续为党工作之间犹豫不决、徘徊不定。最后,还是割舍不下对工作的一片热心和对事业的一份留恋,投入到关心下一代工作之中,一干就是六年。女儿只好每月从不多的工资收入中拿出钱来请人接送孩子上学。外孙女每次在电话中都说:“爷爷,我好想您啊!”。小孙女在县实验小学读书,每次放学回家一进门就问:“爷爷呢?”。她多么想爷爷陪伴她做作业,带她玩乐!但我只能尽量挤出一点点时间来陪陪她。六年来,工作任务比在职时还重,时间比在职时还紧,心里比在职时还着急,几乎每天都是从早忙到晚。春节期间要拿出新一年的工作意见,准备召开全县关心下一代工作会议的各种材料和出席市关工委会议的材料;“十一”期间要准备迎接市关工委规律性的检查和调研;双休日要利用文印室人最少、最安静的时候,抓紧时间,校对和打印文字材料。
     2005年以来,我亲手动笔撰写各类文字材料102篇、28.2万字。其中12份经验总结材料在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简报上刊登。此外,我还亲自创办各类关心下一代工作试点,先后在城关镇和平桥社区、便河社区、文笔峰村成功创办了“规范基层关工委建设”、“创建‘五好’关工委”、“老少共建”文明社区工作试点,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我只做了一些平凡的事,但组织上却给了很高的荣誉。2007年和2009年。我先后两次被襄樊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五老’”,今天,在纪念党的89周岁生日大会上,又被县委命名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荣誉是党和人民对我的鼓励,更是激励我继续为党工作的鞭策和动力。虽然我老了,但能为社会再做一点有益的事,为党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心里非常高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生命不息,奉献不止。我愿在有生之年,为党和人民继续奉献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liuy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