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 首页 > 典型风采 > 先进基层党组织 > 正文
创先争优树形象 党建引领促跨越
发布日期:2012-07-05 08:00:00    来源:    点击量 :    字体: [大] [中] [小]

创先争优树形象党建引领促跨越

县财政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鹏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近年来,我们财政局党组努力找准党建工作与财政业务工作的最佳结合点,坚持创先争优树形象、党建引领促跨越,不断探索加强党的建设,实现了党建工作与财政业务双丰收。2011年以来,我局先后有42项工作和74人(次)受到省级表彰,31项工作和21人(次)受到市级表彰,62项工作和117人(次)受到县委、县政府表彰,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连续两年高分通过省、市、县委的考评验收。

一、建强队伍,健全机制,在落实责任上下功

我们从抓班子、带队伍入手,不断健全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为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夯实基础。一是落实党建责任。成立以局党组书记、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各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班子成员按照分工对所分管单位的党建工作进行全程指导和监督,并层层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状,实行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局党组班子成员每年带头做到为党员上一次党课、做一次警示教育专题报告,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建立党员学习教育年度考核制度,将党员学习教育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并逐人建立学习培训教育台帐;定期组织开展党员党性分析评议活动,被评定为基本合格的党员,采取局领导班子成员、支部书记、优秀党员层层结对帮扶的办法进行帮助教育,使其最短时间内达到合格标准。三是强化经费保障。在机关办公用房和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调整办公用房600多平米,为12个基层党支部分别建立了党员活动室;采取“争、挤、调”等办法筹集资金30余万元,使党员活动室都达到了“十有标准”,保障了12个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并以支部为单位将基层组织建设经费纳入部门预算,专项用于运行保障。与此同时,我们还配合县委组织部加强全县村级办公活动场所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建设。


二、立足实际,探索创新,在打造亮点上做文章


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创新,着力在打造基层党建特色亮点上做文章。一是抓党员承诺。我们结合财政工作特点,积极推行了党员承诺“三三四四”工作法,即:在承诺方式上抓好“三个层次”;在承诺内容上抓好“三个环节”;在承诺公开上做到“四个晾晒”;在承诺落实上做到“四个定期”,形成了创先争优一大亮点,受到市委组织部的充分肯定。二是抓岗位示范。我们在局机关和窗口单位认真开展了“五亮五比五创”活动,党员干部带头佩带党徽和党员标识牌,设置党员服务卡、职能职责公示牌和业务流程告知牌。县非税局支部等窗口单位分别开展了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和党员服务标兵等评选活动,形成了比学赶帮作奉献、创先争优树形象的浓厚氛围。县国库收付局干部王居成在全市“十佳服务明星”评选公示中,网上投票数位居全市第二名。三是抓培训教育。我们先后购买党员学习书籍5000余册套,开展了以“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为主题的系列读书活动,系统内先后有8名同志被县委授予“学习型党员干部”称号。举办党员干部培训班6期,使每名党员干部每年培训达到2次以上。系统内先后有126人(次)参加省、市、县三级组织的主题班学习。同时,我们围绕落实县委“231”工作思路,在全县财政系统组织开展了“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暨落实“231”工作思路大型调研活动,历时两个月,先后征集调研文章60多篇,为财政工作更好地保障和服务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和理论支撑。


三、转变作风,进村入户,在帮扶基层上动真心


我们扎实组织开展城乡互联共建、社区共驻共建、“三万”和“双联双促”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转变作风,在帮扶基层上动真心、出实招。一是帮助联系点加强阵地建设。我们先后筹集资金60余万元,帮助九集旧县铺村、武镇双柏树村、李庙东沟村等联系点开展了村级办公场所和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其中旧县铺和双柏树村已建成并投入使用,东沟村预计在今年9月底完工。二是支持基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我们先后帮助李庙镇东沟村和老君店村、武安镇马家营、双柏树、黄家寨和葫芦潭村发展特色产业项目15个,协调金融部门投入200多万元流动资金,促进了集体经济快速发展。财培中心党支部主动与九集旧县铺村联合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项目,签订联建协议书,帮助销售农产品20余万元。三是帮助基层群众排忧解难。我们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农村了解、座谈、走访农户1500多户,主动确定“一对一”结对帮扶156户,帮助42户困难户新上致富项目48个,争取项目发展资金50.2万元。局班子成员利用休息和工作间隙时间,深入联系点走访、慰问和帮扶困难党员群众80多人(次)。


四、治庸问责,严格管理,在争创佳绩上求突破


我们把党建工作与治庸问责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服务能力,促进财政工作提速增效。一是突出科学理财,服务经济发展能力明显提高。我们发动党员干部多措并举筹集资金,科学合理调度资金,累计投入近6亿元,大力支持了涌泉工业园、武镇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和城市、交通等建设。争取并投入县域经济专项调度资金9300多万元,先后支持了华海纸业、利美纺织等10多家企业技改扩能,促进了企业快速扩张发展;还采取企业资产抵押贷款,评估费由财政“埋单”的方式,为36家企业资产抵押银行贷款近4亿元,财政“埋单”评估费82.22万元,有效化解了企业融资难的瓶颈问题。二是突出规范理财,财政保障能力明显提高。面对国家政策不断调整,财政工作大事多、急事多、难事多,各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完成重大任务、开展重点工作、应对重大事件中形成了坚强的战斗堡垒。财政监督局支部围绕政府投资项目开展审核监管,仅2011年就审核项目50多个,为国家节约资金1800余万元。为了配合相关部门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机关支部组织各业务科室加班加点,主动立项论证,编制可行报告,积极对上争取政策资金,深入实地核实项目进度,仅今年上半年,就为全县争取上级扶持资金5亿多元。三是突出转变作风,党员队伍素质明显提高。我们按照“争创一流业绩,打造过硬队伍”的目标,扎实开展治庸问责工作,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保证了各级党委、政府交办的大事、服务对象请求的急事、人民群众期盼的难事,在财政部门都能够快速妥善地办好。我们的工作多次受到县委、县政府的充分肯定,得到了社会各界一致好评,在组织部门开展的社会满意度民意测评中位居前列。


[责任编辑:liuyang]